红红的高粱红红的梦
来源:汉中新闻网
8月22日,骄阳如炙,高粱似火。洋县戚氏街道办事处陶岭村高粱地里机器穿梭镰刀飞舞,上百亩的高粱像涨红的孩子的脸。谁曾想,这里年前还是稀稀拉拉的撂荒地。
陶岭村位于洋县北部的浅山丘陵,自然条件差,集体资产资源匮乏,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难上加难。“再难也得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发展的需要,更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的内在要求。”村党支部书记任建东在村“两委”会上坚定地说。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面对村级集体增收十万元的目标,陶岭村“两委”干部不停地思索着。“开个加工厂吧”“还是继续种柑橘”“我看还是照其他村种烤烟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经过与村里的群众代表、产业大户座谈讨论,大家一致同意还是在土地上做文章。
4月中旬,50亩的奶油南瓜开始育苗,陶岭村产业发展迈出了第一步。随着瓜苗一天天地长大,大家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可是随后而来的干旱却让移栽工作变得十分困难。关键时刻,老党员王树德、任德成带领大家拉水抗旱保栽,此后田间地头每天都多了村“两委”一班人的身影。
“从50亩南瓜移栽到5亩豇豆种植,再到150亩红缨子高粱签订订单并顺利播种,村‘两委’也从年初‘压力山大’,到后来的‘信心满满’。”村支书任建冬把这种心态的变化更多地归结为抓党建带来的好班子。
6月14日,第一批奶油南瓜采摘上市;7月20日,5亩豇豆烘烤结束;8月19日,150亩红缨子高粱开镰收割。站在高低起伏的高粱地旁,任建冬细细地盘算着今年的收入:50亩奶油南瓜亩均净收1000余元,150亩红缨子高粱总收入15万元。种豇豆、建烘房代烘干13万斤,收入6.5万元。
大河涨水小河满。集体富了,群众的腰包也满了。通过发展集体产业,村上累计用工500余人次,群众最高务工收入达3000多元。1组脱贫户李桂花高兴地说:“这么多年,没想到还能在村集体挣这么多钱,既不误自己的活,还多份收入。”
火红的高粱不仅让全村党员干部心靠得更近,更是把陶岭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梦想照进了现实。“9月份,我们准备再发展的300亩柑橘也已经翻好了地,将与现有700多亩桔园连成一片,为陶岭村长远发展插上翅膀。”面对未来,任建冬信心满满。
编辑:鲁克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