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洋县“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小记

来源:陕西日报

洋县磨子桥移民搬迁产业孵化基地

“该项目总投资2.6亿元,2021年10月开始施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施工现场办公区临时设施和围墙围挡建设,正在加紧建设园区道路等。”2月22日,记者走进洋县磨子桥移民搬迁产业孵化基地二期工程施工现场,工地施工负责人史长青说。记者在这里看到,施工人员各守其位,整个施工现场紧张有序。

■ 招商引资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2021年,洋县立足“全面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追赶超越”目标,坚持实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机制,不断激发“引资、引智”双活力。2021年,洋县招商引资执行项目88个,落实到位资金151.12亿元,占年度指标的125.93%;先后聘请42名长江学者、两院院士等专家为经济社会发展顾问,签约经济发展人才计划项目23个。

龙亭田园荷蛙荷鱼共生项目

“今年一开春,我们先后到龙亭田园荷蛙荷鱼共生项目、洋县中学城东校区建设项目、年产2000吨纳米晶超薄带材项目等6个包抓项目建设现场,督导检查重点项目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建设推进等工作,现场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建设、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洋县重点项目建设专班工作人员张基锋说。

洋县中学城东校区建设项目

洋县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紧盯打造国家级生态产品供给基地目标,聚焦“有机产业、现代材料产业、生态文旅产业、康养服务产业”四大产业,全面开展“三百行动”、云推介招商、“走出去请进来”招商、主题月及专项小组招商,通过重过程、奖先进、奖阶段性工作,激励企业、个人在洋县能发展、会招商、想招商,为县域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2021年,我们先后邀请中农集团、森源投资集团、华电集团、四川巨星、江苏初曦、香港世佳科技等企业来洋县考察,洽谈项目,并建立‘周报动态、月晒进展、季度评比’奖惩考核管理机制,设立‘红黄榜’,开展‘擂台赛’,‘真金白银’重奖项目推荐人、先进单位、投资企业,积极营造招商引资比、学、赶、超浓厚氛围。”洋县招商引资办公室干部杨少伟说。

据了解,2021年该县累计开展各类招商活动223次,对接华电集团、华能集团、国能集团、中石化、碧桂园、中国燃气等500强企业15家,引进签约项目46个,引资额达393.76亿元。

■ 招才引智 构筑人才高地

如何让有效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效应?洋县探索建立“招才引智”“人才+项目”模式,聘请专家为经济社会发展顾问。为更好地发挥专家人才作用,县财政每年投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鼓励企业建立专家工作站,保障人才项目实施。

“我们立足经济发展大局,大力解决县域人才发展环境不优、竞争优势不足等问题,持续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全力构筑‘智聚洋县人才涌动’新高地。”洋县县委组织部人才科工作人员王芳说。

2021年,洋县借助举办全域旅游发展论坛等活动,聘请县域经济发展顾问45名;邀请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创新创业团队81支,签约合作项目20余个。

■ 增强质效 按下发展“快进键”

“去年以来,秦洋长生酒业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与陕西理工大学开启产学研深入合作模式,推进了黄酒科研、新品研发;洋县志建药业专家工作站以‘工作站+科技+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全县77个村中推广银杏1.2万余亩,带动企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洋县经济合作促进中心工作人员路星说。

目前,在招才引智工作的促进下,洋县累计培育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培育市级各类优秀人才1000余人、专业技术人才5358人、市级专家工作站10个。纸坊街道草坝村通过打好整合资源、强化品牌、抱团发展、乡村旅游“四张牌”,实现年销售农产品60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200余万元,固定资产1.35亿元。

“我们要增强招引质效,在项目招引上出实招,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当好项目建设的‘金牌店小二’,用‘保姆式服务’保障项目推进;在招才引智上做实功,加快引进一批领军人才、高级专业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共同按下高质量发展‘快进键’。”洋县县长张军说。

(陕西日报记者 王罡 通讯员 李刚)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阮雪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