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用双手建设美丽家园——牢记总书记嘱托,略阳县徐家坪奔向乡村振兴楷模

2023-05-12 12:14:03

5月12日,陕西日报1版刊发文章《用双手建设美丽家园——牢记总书记嘱托,略阳县徐家坪奔向乡村振兴楷模》。

全文如下↓↓↓

用双手建设美丽家园

——牢记总书记嘱托,略阳县徐家坪奔向乡村振兴楷模

5月6日下午,放学后,略阳县徐家坪镇徐家坪社区居民高维军骑着摩托车接孙子回家。摩托车行驶在徐家坪平整的柏油路上,一树树桑葚、樱桃、青杏不断“后退”。前方是3排带阁楼、晒台的白墙红瓦房,高维军的家很快就到了。

这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第15个夏天。深藏在秦岭南麓褶皱里的徐家坪社区宁静又祥和。

嘉陵江畔的徐家坪移民搬迁新区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徐家坪群众回信嘱托5周年。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向当年受灾严重的略阳县徐家坪群众表示诚挚问候,祝愿乡亲们在致富路上越走越稳,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

如今的徐家坪,干部有干劲,群众有奔头。尤其是2021年以来,徐家坪社区引领带动相邻的朱儿坝、周家坝、街口、明水坝4村,将殷殷嘱托化为奋进动力,推动农旅融合、提升人居环境、树立文明乡风,共同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乡村振兴楷模。

农旅融合 产业振兴

“五一”假期,徐家坪火了!明理馆、铁路风情小镇、郙阁田园综合体等景点累计拥入游客5万人次。徐家坪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清海带领社区干部全员在岗,穿着红马甲,现场执勤。

徐家坪社区上坪组的蹇丽娟家也迎来不少游客。游客纷纷夸她的农家饭做得好。今年在社区支持下,蹇丽娟办起农家乐。在外打工的丈夫专门回来,帮助装修二楼房间。快70岁的婆婆精神头很足,上手帮厨。

“徐家坪旅游红火起来,我们也有事干,以后日子肯定越来越好。”蹇丽娟说。

位于朱儿坝村的郙阁田园综合体,“五一”假期客房满员,后山的樱桃采摘园人头攒动。“徐家坪社区和朱儿坝村同在嘉陵江畔,连成一线,大家借旅游抱团共同发展。”朱儿坝村党支部书记侯继星说。

徐家坪农旅融合快速发展始于2021年。当时,汉中市制定了徐家坪乡村振兴楷模建设总体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示范引领全市乡村振兴。3年来,嘉陵江、宝成铁路、红军街口伏击战旧址等生态和人文资源被激活,蚕桑、天麻、黄精、杂果等特色农业不断壮大,徐家坪3A级景区获批,整个徐家坪欣欣向荣。

时下,徐家坪蚕桑基地第一批小蚕刚到不久。小蚕共育室里,两三万只小蚕聚在1平方米左右的蚕床上。61岁的任素珍正用竹筷“匀蚕”,以便小蚕们都能吃到桑叶。“我以前就养过蚕,活儿很熟,离家也近,一天能挣100元。”她说。

徐家坪曾是县上的老蚕桑基地。2019年,徐家坪引进陕西福瑞源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重新振兴蚕桑产业。目前该公司与全县8镇26村合作发展订单农业,涉及1.5万亩桑园。

“我们不只种桑养蚕,还开发桑葚酒、桑叶茶,发展研学游,借助联农益农机制共同发展。”该公司负责人金诚说。

宜居宜业 家园和美

5月6日,记者来到徐家坪社区上坪组。当年灾后重建,天津援建了3排共31套安置房。高维军的新家就在里面。近几年,家家户户门口新铺了柏油路,安了路灯,围了小花园,污水管网也全入地。

进到高维军屋里,彩电、冰箱、沙发等家用电器和家具一应俱全。他回想起当年地震时老房子严重受损,一家人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不禁感慨。地震后的第二年,他儿子在新家办了婚礼。如今,他孙子也长大了,在徐家坪初级中学上初一。

今年初,社区号召大家“民房改客房”,高维军和另外两户居民率先响应。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与高维军签约,将房子2层改造成客房,统一对外经营。“现在环境好了,老百姓就住在景区里,我们更要出一份力。”高维军说。

居民张海英住在嘉陵江畔的徐家坪移民搬迁新区。移民搬迁新区从2009年开始建设,共建了5期30栋安置楼,550多户2200多名群众在这里生活。

“我以前在徐家坪镇裴家庄的山里住,搬下来后,家里人看病、上学更方便了。”张海英说。

每天早上,张海英都步行到移民搬迁新区旁配建的社区工厂上班。社区工厂主要做工装,今年以来订单不断。她干了两年,已成为熟练的烫工,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元。

驱车沿着江边公路行驶,一栋栋安置楼以及配套的农贸市场、幼儿园、社区工厂、文化广场、灯光球场等一字排开。徐家坪移民搬迁新区已成为一个现代化的集镇。

地震当年还只是六年级学生的黎亚妮,现在已在徐家坪镇中心幼儿园上班。“这些年,徐家坪的变化翻天覆地。汉中市幼儿园跟我们结了对子,使我们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我要积极钻研业务,爱护孩子,努力当一个好老师。”黎亚妮说。

共建共享 乡风文明

5月8日晚,镇和社区干部以及30多户的群众代表开起院坝会。大家围坐在上坪一棵老黄连木下,拉家常、谋发展、解难题。

“我们也想开农家乐,政府能不能拉一把”“人居环境还得再提升,门口垃圾要及时清理”“大家思想要解放,游客多了是机遇”……干部群众你一言我一语,场面十分热闹。

群众的所思所想,杨清海都一一记在本子上。看到群众越来越关心支持社区工作,发展意愿越来越强烈,杨清海打心眼里高兴。

地震那一年,杨清海从深圳回到徐家坪,原本只是想帮帮忙,没想到就此扎下根来。“帮老百姓跑点路、办点事,很有成就感。这么多年下来,我感到自己岗位的分量更重,责任更大,干事创业的信心也更足。”他说。

徐家坪去年与移动公司合作,建立智慧化综治平台,这让干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有了新渠道。全镇137个网格的网格员,用手机“随手拍”,及时向平台上报各类事项,事情处理更加快捷。

浓厚的乡贤文化,也是徐家坪的一大特色。在明水坝村的村口,一面面“乡贤文化墙”、翠竹青青的“乡贤林”、茅草加盖的“思贤亭”相互映衬,整个村子充满了思贤向贤的氛围。

75岁的老党员高照建因“耕读传家、勤劳致富”成为村里的乡贤。当年,他带领全村发展千亩良桑的事迹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他的儿子也是村里的产业大户。

“我们上了年纪,资历又深,村里人都比较信服。村上开会,我们可以提些好建议,遇到一些矛盾纠纷,出面调解也方便。”高照建说。

目前明水坝村已评选出14名乡贤。通过乡贤文化促进会、乡贤大讲堂等载体,乡贤的优秀品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秦岭山绿,嘉陵水清。奔跑在乡村振兴大道上的徐家坪广大干部群众信心满怀,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越来越美丽。


责任编辑:魏丹